大量中小企业经营者有一个烧脑的问题:营销对策,到底应该不应该盯着竞争对手做。
听许多专家讲:在开放的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,你的生意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抢来的,因此,企业的经营动作,必须紧紧盯着竞争对手来做,应该和竞争对手做差异甚至做对立……
结果,紧盯竞争对手并没有带来想要的结果,是专家讲错了还是自己做错了?
这确实烧脑。其实真相是,专家没有讲错,企业做的也不能说完全是错的,准确地说是,在错误的时间做了看似正确的事情。
市场营销比较难掌握的是,在知道大规律的前提下,还要掌握无数个小规律,小规律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之后的正确做法,否则就是乱用规律,死搬硬套。
比如:
做错情况之一:
市场竞争激烈,同类产品的品牌众多,其中有一个大品牌原来做别的品类市场,现在以品牌延伸的方式过来抢市场的,你应该盯着谁做出应对策略呢?
盯着延伸过来的大品牌吗?
错!
延伸品牌过来只是搂草打兔子,捎带脚做一做,并不是他的战略市场,而你不同,你的成败兴衰全部系在这个品类里,你如果盯着他的策略出策略,肯定跑偏。
正确的做法是,抓紧以品类开创者、品类正宗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,主打品类价值(千万不要钻进差异化的小胡同)。
做错情况之二:
大品牌雄居,竞争格局稳定,跟市场老大做对立定位吗?
这又错了!
许多人以为“竞争激烈”才难,其实是竞争不激烈,品牌集中度高,市场竞争格局已经稳定了才难。
与市场老大做对立定位是要有“资格”的,这个资格指是前提条件,你的实力已经是品类市场第二,并且已经找到了对方无力反击的点。
就像百事可乐说自己是年轻一代的可乐,可口可乐因为是原创的经典的,面对百事可乐的攻势,无法丢掉自己“经典”的定位。
如果你是大品类市场中的缝隙填补者,挑战老大是无效的,越挑战,越没有人相信,怎么办呢?
在夯实品类价值的基础上做产品价值的微创新,然后寻找市场老大顾及不到的三四级以下市场,做市场的补充者。
这时的做法是低调,是追求实效而不是名份,目的是成长。
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,而不把未来的理想中的事情拿来在今天一股脑儿地做出来。
总之,营销就是什么时候说什么话,什么时候做什么事,这很难,但是容易的事别人都做完了,我们只能靠做有难度的事情生存。
四喜原创好礼免费送:
礼物一:《战术盘点8步法》
礼物二:2.5万字《卖货包装秘密》
礼物三:《用户痛点洞察工具》
礼物地址:https://kdocs.cn/l/ckUez1a7BtRu